株洲网

首页 > 株洲网教育频道 > 生命教育 > 正文

“网红”洋教授与中国的“化学反应”

在人人都渴望变成“网红”的短视频平台上,保持热度很难。一个白胡子外国老头却独辟蹊径,靠扎实的化学实验直播异军突起,短短数月就收获200多万“粉丝”。

他叫David Evans,中文名字戴伟,今年60岁,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化学家。视频里他总是戴着一副护目镜,穿一身白大褂,体态丰满,面带微笑,常被小朋友说成“肯德基爷爷”。

戴伟在做科普视频直播。

视频中,他摇晃手中的烧瓶,里边的液体因震荡与瓶中空气接触,颜色不断变化;他在洗洁精中加入双氧水和催化剂,瞬间产生的气泡,从试管中奔涌而出,直顶天花板;他还表演吸入密度比空气低的氦气,让声带震动速度加快,声音变得像唐老鸭。

他最受欢迎的视频拥有上千万的点击量。视频里常传来小朋友的尖叫和欢呼声。

总能激发观众好奇心的戴伟,当初来到中国正是源自于好奇。他对中国的了解始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求知欲极强的戴伟特意到使馆订阅《北京周报》杂志,阅读中国的时事政治、考古发现,还有乡村建设。他被中国深深吸引:“我想了解中国。”

戴伟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之后成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1987年,一个国际化学大会在南京召开,戴伟作为代表第一次来到中国内地。

戴伟喜欢中国农村,与孩子们交流。

他学会的第一句中文不是“你好”、“谢谢”,而是“没有”。那时的中国物质匮乏,生活简单,过了饭点饭馆里就没有吃的;到商店里想买什么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

他至今记得,宾馆电视里的广告都是工厂、机器,却没有生活所需的日用品。他坦言:“那时候还没有想在中国生活的愿望。”

但此后的每一年,戴伟都会来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他发现城市物质逐渐丰富,新楼拔地而起,人民也富裕起来。他越来越喜欢这个日新月异的国家。

戴伟说:“这和英国很不一样。”1996年,他辞去了在英国的工作,定居北京。

戴伟为学生们做化学实验。

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但戴伟不以为然,他看到了中国的潜力。

他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的老师,并开始自学中文,去各地旅游,每年春节还受邀到同事的农村老家过年。尽管条件艰苦,但村民们热情慷慨地接待,让戴伟十分感动。

他希望参与的研究能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在一个科研项目中,他和同事设计了一款用于塑料大棚薄膜的新型添加剂,可以提升大棚的保温性能,从而减少大棚烧煤炭取暖的需求,更加环保。

他参与研发的新型电缆阻燃材料,让电缆即使着了火也能降低烟雾浓度,更加安全。

因贡献卓著,戴伟于2004年被聘为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的主席;2005年,他获得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是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人的最高科技奖励。2008年,戴伟在英国获得由查尔斯王储颁发的大英帝国勋章。

戴伟获得大英帝国勋章,与查尔斯王储在颁奖台上握手交流。

这十几年,中国的科技实力也迅速提高,今非昔比。就拿他所在的科研团队来说,当年只有一两台简陋仪器的实验室,如今已配备了价值上亿元人民币的高端设备,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了上百人。

“过去人们认为外国人是来帮助中国的,那么现在,中外的科技合作是双向的、互补的。”戴伟说,中国拥有很多优势是英国不具备的。那些曾认为他疯了的朋友现在也请他帮忙联系与中国的合作。

定居中国后的22年时间里,戴伟能讲流利的中文,还养成了对川菜的偏爱和对胡同文化的兴趣。

近来,他又开始了新事业:做科普。

十年前,他受邀为一所中学做科普实验,发现同学们表现得十分吃惊,好像从未见过一样。

后来他了解到,出于安全考虑和设备限制,即便是大城市里的重点中学,化学课提供实验的机会也不多。化学元素和方程式都是靠学生死记硬背,学起来很枯燥。

但戴伟认为“化学的乐趣就是动手做实验”。

2011年,恰逢国际化学年,戴伟利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拨款建立一个“快乐科学”的项目,每个月带研究生去北京周边的打工子弟学校做科普实验。小朋友求知的眼神让戴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当年介绍戴伟来北京化工大学的段雪教授说,没想到戴伟坚持做了8年科普,把兴趣做成了事业。

戴伟为学生们做化学实验。

戴伟在实验中喜欢讲笑话,打比喻。他把催化剂比作雷锋,把冒烟的烧瓶比作阿拉丁神灯,把喷涌的液体泡沫比作大象牙膏。

当得知像快手、抖音这样的短视频APP在农村地区很火爆时,他更来了干劲,因为这可以让更多平时没有机会做实验的人们感受科学的乐趣。

但他的直播并不轻松。别看镜头前只有几分钟,背后却要付出几十倍的时间:搬仪器,洗设备,准备道具,清扫实验室……戴伟常累得满身是汗。

但戴伟乐此不疲,因为他坚信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他说英国大科学家法拉第也曾每个周末为老百姓义务做科普。“现在我也想和他一样。”

60岁的戴伟还不想退休。化工大学刚给他修建了一间现代化的科普教室。他还加入了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每年要为公众做几十场科普报告。

他还期待着与中国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记者袁全、贾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周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