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

首页 > 株洲网教育频道 > 考生必查 > 正文

语文成最拉分科目! 高中语文教材主编爆料高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

过去,都说理科容易拉开分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一度流传。后来,这句口号慢慢变成“学好数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长、学生,也一直奉为真理。于是,花大力气补习理科。而语文,一直被认为是“很难拉分”的。语文老师也一直被认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师。花的时间最多,收效却最低。

但是,这个观点最近几年却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近几年高考看,语文逐渐成了拉分最厉害的科目。

这一现象,表现在今年的高考中,更加明显。那么,导致语文成为“拉分王”的原因有哪些呢?未来的高考语文又将考些什么、怎么考呢?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顾之川先生(现行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主编)主持完成的《高考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研究》的一些成果(课题批准号:GFA111025)(课题组主要成员:顾之川、张开、赵静宇、章建石、韩涵、胡晓)给了我们答案。

高考改革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招生制度的背景下,高考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有时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高考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

无论是考试内容的变化,还是考查形式的变化,都会牵动着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因此必须非常慎重、非常稳妥,不仅要经过反复论证,还要在小范围内进行实验,确保改革措施符合高考命题实际,同时也要符合中学教学实际。

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高考的目标,首先要适合高校选拔的需求,科学选拔人才;其次要体现课改理念,推进素质教育;第三还要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语文高考应着重考查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最强,社会关注度最高,社会影响也最大。一段阅读材料,一道题目,都有可能让考生铭记终生,往往也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

语文阅读能力考查要传达新理念,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体现“一点四面”,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

在考查考生语文阅读能力时,实现高考语文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价值导向,使高考成为促进语文学习的课堂、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和引领语文考试改革方向的旗帜。

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

在试卷结构上,从2017年高考开始,语文现代文阅读取消选考,每套试卷均覆盖三类文本,赋分相应减少。在考查内容上,增加了课外阅读与阅读方法的考查。在试题选材上,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阅读文本形式的变化,扩大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如图片、表格、统计数据等,尝试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首先,在文言文阅读中,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如何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其次,要注重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对于区分高分段考生、引导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强所选材料的经典性,避免试题设问过于宽泛,注意防止套作等问题。

解读:“高考要积极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在命题中进一步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思想无疑也将会全面体现在高考的选材和命题导向上,不仅仅是对阅读、作文而言,包含语基语用试题题料、阅读选文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历年高考都会对当下生活有所体现,因此,要对热点事件有所了解,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多积累“热点时事素材”,多阅读典范的“时评”等。

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大致有如下十二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革命文化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改革开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化、大国责任与合作共赢

★时代变局与传统坚守与脚踏实地

★青年力量,新时代与梦想、初心与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为人处世、核心素养

★优秀文化节目的火热(《感动中国》《朗读者》《经典永流传》《信·中国》《国家宝藏》《汶川十年》)、电影票房的新高(《厉害了,我的国》《战狼2》《红海行动》)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与理解、包容、学习、创新

★中学生的人文底蕴、哲学素养与理性思辨意识

★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核心技术(“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5G”“人工智能”“跨界融合”“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中国芯”“霍金” “天宫”“ 蛟龙”“ 天眼”“ 悟空”“ 墨子”“ 大飞机” “黄大年”等)

只要抓住了高考命题的核心要义,备考也就事半功倍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先生也曾抛出了惊人的消息——

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学习哥说:预计2019乃至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

他下面的讲话让参会的人屏气凝神:

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

2015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

2016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学习哥说: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温儒敏继续抛出炸弹:

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是:“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

因为在温儒敏看来,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所以教改必须在中学阶段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推动写作的教学。

谈过未来高考语文的改革走向,温儒敏继续“痛批”高中语文教学:“有等级考试之后,高中学生将不是在考场,就是在去考场的路上。”

温儒敏的这番言论并没有遭到众多语文特级教师的反对。因为,年逾古稀的温儒敏这两年还在地方高中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调研。

他发现,号称向985、211高校贡献了很多学生的中学,语文课是高一学点知识,高二忙联考,高三基本不学,全部刷题。所以作文在高中可有可无,很多学校根本不安排写作课。

高中语文老师将精力用在总结应对高考作文的技巧上,只讲怎么对付考试。比如,有老师总结出15种写法:怎么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怎么套入自己的经历和想法,怎么联系新闻,诸如此类。

“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作文阅卷存在很大问题。”他详细分析,语文卷总分150分,作文占60分。分数分成四等,二等分是42~45分,他们调查了4个省,75%~85%都是二等分,根本拉不开距离。

“考得好也是42分,考得不好差不多也是40多分,所以老师就不教了,顶多教点考场上的作文技巧。”他们调查的4个省,考入一类校的作文成绩,比考入二类高校总体差距为“2分”!

“新高考也可能带来一个问题:学生不是在考场,就是走在去考场的路上”。高一开始等级考试,考考考,造成现在的孩子对写作没兴趣,对读书没兴趣。语文要给其他出分的学科让路,学生精力自然不能放在这里。

新教材:增加《老子》《史记》

从明年起陆续开始使用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中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此外,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至72篇(首)

新教材在古诗文背诵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中国教育考试网、高中生学习,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王露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