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

首页 > 株洲网教育频道 > 职业教育 > 正文

108岁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仙逝 年初为人极书院题写院名

2018年6月23日凌晨,楚辞专家、国学大家文怀沙老先生在东京医院驾鹤西归,享年108岁。

由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发起成立的人极书院有幸与文怀沙先生结下一段善缘,前段时间,经由颜如玉老师引荐,文怀沙先生怀着对故乡的浓浓赤子情,挥毫泼墨写下“人极书院”四个大字。这四字饱含先生对人极书院弘扬国学、传承经典的殷切期盼:聚人极、育人极、立人极。

文怀沙先生一生传奇,为人所称道的成就有很多,尤其是楚辞研究、书画造诣以及养生之道。

  振奇越世,恍若屈子 

文怀沙先生祖籍湖南,1910年生于北京,青年时代曾受教于章太炎。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先生奔走在皖南、桂林、重庆等地,时有诗歌、散文、杂文、译文发表,在文学天地里崭露头角。他所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经史百家、汉魏六朝文学、历代诗词歌赋、佛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无所不窥,而《楚辞》为其专长,曾被毛主席盛赞“骚辞开新面”。

其所著《屈赋流韵》是研究屈原诗歌的名著。文怀沙先生在对屈原作品解读时,并非简单地翻译词句,而是力图寻找作品内在的意韵。他的楚辞白话文译文把握了原作的节奏和韵味,再现了原作的内在旋律,从而准确地抒发了屈原盘旋激荡的情感。

一位老将军曾赋诗称赞文先生“一曲吟催千古泪,文怀八斗叹骚才。韵高自有真情在,恍若云中屈子来。”“现代的活屈原”之名由此而来。

  书画一绝,大师从之 

2015年4月7日上午,"文怀沙一百零五岁书法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怀沙先生亲临展览开幕式现场致辞并为展览启幕,展览汇集了文老近十余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70余幅。

书画艺术是文怀沙先生最为擅长的,著名书法家范曾、庞中华均为其弟子。著名教育家、评论家孙美兰赞之:燕叟沙翁,其书画艺术精品,博采中国古文字精华,融甲骨、金文、楚简、古篆隶于一炉,返璞归真,自创新理异态,余久久面对,观之,赏之,思之,冥之,不禁雀跃而起,并赞曰:"拙为巧之极,奇乃正之华。"

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称文怀沙书法为"文人书法",即不是把书法当作一种技艺,而是其中蕴含着文人的胸襟、识见和审美趣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也有人这样评价文怀沙书法:文老的书法时有行草,时有魏碑,时有隶书、钟鼎文。诸多书体有机地、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活的、流动着的中华国学。

  身正心和,长寿之道 

对于长寿之道,文怀沙先生说过两句比较知名的话:一曰用“心”疗法,外面急风暴雨,我心里一片祥和。二曰每天都要吃两片药:早晨刚起床吃一片“满足”药,晚上睡觉前吃一片“感恩”药。

除了良好的心态,起居有度饮食有节是文先生健康长寿的基础。文先生生前每天早上6∶30起床,饭后练字、会客、散步,午后休息一段时间后,接着看报、练字、写诗,晚上9点钟就寝。不饮浓茶,爱喝淡茶,饮食合理,从不偏食,就是吃喜欢的食物也很节制。一天三顿,每顿必喝汤。清晨吃淡汤一碗,以舒筋活血。对于用药进补,文先生认为:“有病则用,用则细心;无病则去,勿信滋补。”

文先生年轻时就喜欢体育活动,打球练拳,无不在行。他曾说:“人是动物,要天天活动,天天学习和做事。动物就要动,不动便成废物。”60多岁前文先生坚持长跑,从70岁起,他开始步行锻炼,开始每天几百步,以后日行5000步。年逾八旬时还爱以自行车代步。百岁之后,户外锻炼力不从心了,便代之以甩手活动和在家散步。文先生认为,老年人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过量,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对于生死,文先生生前接受采访时说,“人生下来总有一天会死,让生命的过程过得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更自在一点,舒展开来。那么,你走的时候就像参加完宴会回家一样,吃饱了很舒服地回去。”

文怀沙先生仙逝后,艺术家林凡撰联“燕叟悠闲,乘鹤向天行浪漫;文心洒脱,扬沙怀月亦风流”。其弟子吴广悼词“文追屈贾、怀抱古今、沙尽金来,剩堂外美人、庭前香草;气正清和、云哀孤寂、林空月缺,叹骚坛绝唱、纸上残荷。”绝哉妙哉!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尹飞飞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