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讯(记者 尹飞飞)4月14日,唐浩明先生和颜爱民先生在文正书院龙熙台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讲,字字发真心,句句皆智慧,为的就是让我们明白良好家风家教的重要性,不让“富不过三代”一语成谶。
纵观古今,凡达官贵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长,因其子孙逐渐骄奢淫逸,过不了两三代,便门第没落,日薄西山,但曾国藩家族190余年来,没有出一个作奸犯科之辈,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如此长盛之家在古今中外实属罕见,世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曾国藩评价或褒或贬,或扬或抑,但对曾氏家风家教,却是人人佩服。唐浩明先生和颜爱民先生以曾氏家风家教为切入点,教我们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两位老师的对讲。
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唐浩明:曾氏家风家教是曾国藩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弘扬。曾国藩的家风家教包罗万象,如果用精简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那就是曾国藩写给他儿子的一句话,做读书明理之君子。 这八个字有着三层的内容:
第一层是读书,要想家庭好,家人好,读书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读书能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涵养心灵,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境界方面的提升主要是来自文、史、哲人文方面的书籍,不管从事哪个专业,做什么事情,这方面的书籍要多多涉猎。
第二层明理,读书就是要明理,明理归根结底就是要明白人怎样才能很好的生存在这世界上,这也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明生命之道。中国文化强调的这个生命之道就是叫做修身,修身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礼记·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重塑自我,人与生俱来有两方面,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修身就是要尽量去激发和增强人性中好的方面的东西,要尽量减少抑制人性中不好的方面的东西。它的方法是什么?中国传统的方法叫做克己、自律,而且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要慎独。通过修身,让自己个体的生命更加的健全。
二是明社会之道。就是个体生命怎样和群体相处,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怎样更好的和群体相处?要和谐共处。《论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国藩教育子弟“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共赢共生、互相关照、互不伤害、共同发展。
三是明天地之道。个体生命也好,人类社会也好,都要生活在天地间。怎样明天地之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要效法天、地、自然。如何效法?《易经》揭示了天地两个最根本的东西,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天人合一,融合在这天地之间,不做与天地大道相违背的事情。
第三层做君子,君子是中国文化里面对人所期待的一个高层次的目标,但也不是最高的目标,最高的目标是做圣贤。什么是圣贤?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这些是理想化、完美化的追求,就像佛学里的菩萨、基督教里的圣徒,是人们的理想目标点,要做到非常难。曾国藩不是圣贤,曾国藩一辈子都走在通往圣贤的道路上,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君子与权力财富地位名望没有直接的关系,君子是什么?就是道德品性好的人。曾国藩曾在多种场所谈及他心目中君子的概念,“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又言君子有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其它好理解,浑指浑厚雄浑,是一种壮阔的气概,指包容,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另外曾国藩注重五门功课的修习,也就是五个字,这五个字也是君子所要具备的品格。“诚”:以诚待人(不欺人),以诚待己(不自欺);“敬”:敬畏,不慢则敬,对人不轻慢,对事不慢怠;“静”:不浮躁,临大事沉心静气;“谨”:慎言慎行;“恒”:一是持之以恒,二是起居有度、饮食有节。另外君子要做到“不忮不求”,不嫉妒、不贪求。
颜爱民:作为一个从事多年教育工作者,我主要是从教育的角度从发,谈谈对读书明理的看法。现在的教育着重的是对技艺知识的教育而缺乏对人的教育,因此培养出了不少有才无德的人。居位越高,面临的诱惑越多,风浪越大,如果没有文化的涵养,不明道理,终会自我毁灭。现在很多锒铛入狱者,就有不少高知高能者。如果人都做不好,技艺越高越可怕,对社会对自身都是如此。“礼乐之道天下之大道也。礼者,止于外,乐者,悦于内”,为人之礼不通不能称其为人,不明理读再多的书也没用,是祸不是福。
另一半要品德相当家风相对
颜爱民:西方文献对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引用了一个生物学现象,鸟类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动物当做母亲,并影响其所有行为,称之为印随现象。家教家风的传承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是通过规章制度形成刚性要求,比如家规族规。隐性是通过风气熏陶,接触感知,口传心授。但是作为载体的传承者认知变异,会导致家风衰减,曾国藩家族是怎么克服代际传承的衰减呢?
唐浩明:人类传承由基因和模因共同起作用,基因大概作用六成,模因大概作用四成。要想让后代基因好,选择另一半很重要。现在社会,男找女,要白富美,女找男,要高帅富,这是个很大的误区,财富地位的获取有很多或然性,找另一半关键是看对方的德,要有好的道德品质和好的习惯品性,同时也要看重对方家庭的家风家教。曾国藩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正面的东西,但也留下了不少负面的东西,其中一个就是他在女儿的婚姻上的选择失误,曾国藩有五个女儿,真正生活幸福的只有他的小女儿,其他四个女儿都很不幸,不幸的来源就在于他挑选的女婿不成材乃纨绔子弟,虽然他们的家世都还不错。
模因重在家风家教,曾国藩说世家子弟要有寒士之风,“寒”不仅仅指经济上还有社会地位上。曾国藩要求自己的子嗣只能做两人轿,而且没达到年龄不能坐轿,在衣食起居方面要与寒士看齐。放纵懒逸的环境对成长并无益处。富贵是很多人渴求的东西,但是富贵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实现梦想,成就人生价值,但是理性来讲对后代负面影响居多。过犹不及,多余的物质财富对子孙后代并没什么用。去掉倚恃之心,才能更好的自立自强。
身教大于言教
唐浩明:要想把家业做大,并把这份家业更好的传承下去,要以身作则,身教要大于言教。曾国藩要求家人所做的事情,他自己不仅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人格力量比一些刚性的规定更有用,曾国藩这种高大的形象,这种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印刻在他子孙后代的心里,这种力量兴许比他的家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现在有些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读书,自己却不读书,要求自己的子女诚实,自己却弄虚作假,如果不以身作则,说的话就是苍白无力的。颜氏家训两句话讲的很好,“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对于话语道理我们相信最亲的人,对于命令我们服从我最敬佩的人。家长不仅要做孩子血缘上最亲的人,同时要做他们所敬佩的人。
颜爱民:要求孩子读书明理,那么自己要做到读书明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孩子的问题往往是自己的问题,要做到正本清源,要想家风淳厚,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据《贞观政要》,唐太宗对奸臣误国十分痛恨,于是下令让大臣献计,如何辨别奸臣,有一大臣曰:皇帝指鹿为马,敢于匡正的是忠臣,把匡正之臣打入监牢,还坚持的是大忠臣,把坚持的拉去砍头,仍坚持的是栋梁之材。最后太宗把献计之臣罚俸降职。太宗认为,此臣心不正,教我亡国之道。我以奸诈之术待臣,臣亦以奸诈之术待我待天下,我正,天下正。
最后,唐浩明先生引用了嘉庆四年的状元姚文田的自题联结尾:“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当家执事的人要积德行善,未当家理事的最好是事情就是要读书。
(记者 尹飞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