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

首页 > 株洲网教育频道 > 教育热点 > 正文

“小院士”组团去中科院取经中小学生如何做科研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林露)近日,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百名小院士走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参加主题为“体验高科技 放飞科学梦”的科学活动。

海淀区少年科学院由海淀区教委创办,共设1个总院、20个分院、100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落地一个中小学学校,配备一名“小院士”,由30名来自中国科学院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各个学校科技领域的指导教师对其科研进行团队或“一对一”指导。其中,少年科学院总院院长、各分院院长及小院士均由学生担任。

机器人未来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吗?中小学生如何开启科学研究之路?在现场举行的主题为“科学研究过程中那些事儿”的沙龙上,小院士们向中科研力学所副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科普部部长郭亮轮番发问。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热门话题,连中小学生都在关心和谈论。“机器可以完成那些重复性的、仅靠练习就可以掌握的职业技能,但却无法取代人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郭亮说,设立少年科学院,就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自十一学校的初一学生任和是少年科学院的副院长,他最想了解中小学生做科学研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万事开头难。郭亮说,起步阶段选择研究目标是最难的事情,为此建议大家从自己一直关注的领域入手,阅读该领域内的书籍和文献。小学阶段先搞清楚科学研究是怎么一回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关注点;到了中学阶段,由于有了数学和物理知识做支撑,可以进一步进行探究。

“科研就是要迎难而上,同学们最好把科学研究发展成一个长期的爱好,而不要使它成了负担。”郭亮建议,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新点子要先自己摸索解决方案,再去找科研导师沟通,对研究范围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研究内容。这个过程和科研人员的工作方法是一样的。

百名小院士还与指导教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近距离了解“复兴号”、“蛟龙号”、“天眼FAST”、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研成果。

在“天眼FAST”展示区,小院士们一边近距离观看模型,一边聚精会神地聆听解说员的讲解。它是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望远镜,将在未来20年左右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机遇。

“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模型刚一"亮相",人群中一阵骚动,这些在10岁到16岁之间、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忍不住想要伸手摸一摸“悟空”。由于假期常年热播的《西游记》电视剧或者动画电影的影响,孙悟空的大名早就家喻户晓。

据了解,该活动是海淀区少年科学院“七个一”工程之一。“七个一”工程包括:完成一个科学创新课题研究、落实一次走进中科院科研院所、实现一次走向中科院野外台站科学考察活动、举办一场学术论坛、举办一次科技成果巡展、打造一场科技竞赛、研发一系列院本课程。通过这些科学探究活动,小院士们将能够积累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与能力、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活动现场,100名海淀区少年科学院小院士郑重宣誓:以求真求实为宗旨,理必求真, 事必求是。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以严谨细致为准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科学实践为途径,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努力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