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20日讯 (记者闫景臻 特约记者钟传亮)11月18日-19日,由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主办,德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主题为“新时代、新动能、新路径”的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暨“一带一路”与职业教育国际峰会在四川省德阳市召开。来自巴基斯坦、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爱尔兰等5个国家的70多位教育官员、职业教育专家,以及中方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向巴基斯坦院校捐赠了价值7500万人民币的“互联网+职业教育” 云平台,用于帮助巴基斯坦完善互联网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巴基斯坦NLC学校、爱尔兰ICDL基金会等分别与国内院校、德阳教育主管机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德阳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也在会上正式揭牌。
参会嘉宾围绕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密切联系、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强调,职业教育的规律是针锋相对、与时俱进、人好活好。既要精准培养岗位技能,同时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又不能忽视职业道德和对于岗位精益求精的态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指出,职业院校师生和技能人才想要受到社会尊重,就要弘扬工匠文化,构建工匠制度。要激发青年人学技术的热情,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让职业院校成为市场之需、学技之所、成才之路、创业之基的工匠摇篮。
德阳市委副书记赵辉表示,德阳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德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打造职教高地。特别是近年来,德阳依托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聚焦全面创新领军人才和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通过发展需求驱动、多元共建联动、产教融合带动、优化环境推动,走出了一条具有德阳特色的职教改革发展新路。目前,已拥有各类职业院校26所,在校学生14万人,每年可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4万多名,成为了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为德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德阳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把职业教育打造成为德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
“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了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经济引擎,可以使得我们经济复苏的步伐更快,‘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对中国有利,对整个区域也是会带来巨大的利益,甚至是全球。巴基斯坦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设施来促进职业和技术教育方面的进步,中国能够在能力赋权方面和技术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巴基斯坦国家科学技术大学校长Dr.Shahid Rashid表示,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满足中巴经济走廊所有的需求,而且跟中国之间建立这样的合作,在人才培养、能力建设、提高竞争力方面加强合作。我们要鼓励创新、鼓励创业,而且鼓励职业道德的建设,同时促进中巴之间人才自由流通来促进教育发展。并建立一个职业教育学院互相交流这样一个平台,使它成为一个中心和枢纽,能够为中国和巴基斯坦职业教育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此次大会召开期间,还同步举办了2017年中国(德阳)职业教育成果及装备博览会,博览会汇集云教育平台、教育信息化、大数据等热门装备产品,以及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自动化教学仪器等最新科技演示。展示了当前的教育装备发展水平和先进成果、企业形象,促进了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交流与沟通,同与会者共同分享了教育前沿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脉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