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

首页 > 株洲网教育频道 > 一校一特色 > 我是小作家 > 文采飞扬 > 正文

节俭里的爱

                     节俭里的爱

                   株洲市外国语南方校191班  廖炀爸爸

 爷爷是地方最后一任保长,后来就教书。在六十年代前后他先后被打成右派与臭老九。阶级斗争的摧残一直延续到第二代,我父亲便成了穷二代。作为四类份子子弟,那就是做得最好也白费,做得最多也徒劳,但又只能做得最好和最多。母亲就是这个时候毅然决然奋不顾身地跳进了廖家这个水深火热的大坑。
      自我有记忆开始,我的妈妈就是村里最美丽最勤快最善良的女人,她长发披肩,那圆圆的脸蛋总呈现出和蔼的笑容。一双水汪汪会说话的眼睛,说不尽她有多善良、温柔,总是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我读过倪萍的文章,她姥姥总结的怎样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的要素:诚实,善良,勤快,忍让,宽容,受得委屈,甘心吃亏,不计效,不自私……我认为我妈妈都具备。其中妈妈那省吃俭用的无私高尚的美德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妈妈因后悔自责经常提起当年的一件往事:因经济拮据,生活过得清苦,家里约有大半年没有开过荤了,怀着我的母亲每天照常下地挣那几分工分。父亲千方百计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对猪脚交给母亲,叮嘱母亲炖了补补身子。可是母亲忍受着那蹄香汤美的诱惑,毅然将这对美味猪脚卖给别人还债了。现在每当我有个伤风头晕怎么的,我母亲就自责不已:“唉!原本我只顾不去贪图猪脚的味美,就没有想到可以给我儿子补补营养……!”
      其实母亲省吃待人的情景我屡见不鲜。那年中秋,队上鱼塘围鱼过节。每家按人头分鱼,我家分四条,两大两小。孩时的记忆,不是逢年过节是沾不到荤的。见到父亲拎回的鱼,我和妹妹那时失重似的蹦起很高。母亲却笑着对我们兄妹说:“一条大的给你们爷爷送去,另一条大的留给你外公,两条小的给你们蒸了。”刚才还高兴的妹妹一下就像霜打的苗耷拉着脑袋,撅起的小嘴巴足可以挂12把茶壶。吃饭时我喝了几口鱼汤,夹了块鱼放到母亲碗里,母亲一边夹往父亲碗里一边抬高声音:“我从不吃鱼的,怕发(医学里引发病的食物)”。后来我察觉到母亲嘴角的一小根鱼刺出卖了她的谎言,那是母亲收拾餐桌时啃过了剩余的鱼骨留在嘴边的鱼刺。
     母亲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小心时候家里大凡有补丁的衣服就是母亲的。每到过年前夕,母亲便从合作社买回时兴的布,把裁缝师傅请到家给我们兄妹和父亲缝上新衣。她自己却依然还是那件补了又补的红底小花棉袄,那几条早已褪色的裤子,裤上要数膝盖处补丁最厚。当邻居们见到我们兄妹穿着斩新的长袍,穿着母亲灯光下赶制的“千层底”,他们会朝母亲戏言几句:“看你穿得叫花婆样,也给自己添件把新衣喽。”母亲总是笑着回道:“我这不也是新的穿旧了嘛,在家干活穿这样还随便些。”
      直到现在,母亲仍然生活得很节俭。记得有一次,妻子特地给母亲几百元钱去添置几件衣服。母亲在市场上比较了大半天,提回两大包衣服。包里全是我两个小孩的,她自己一样也没买。当我们询问她时,她指着我两小孩说:“换季了,细伢子要换厚些的,还有我孙伢子那裤子,膝盖都露外面了……”。
      我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母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她总是把最好的给予我们,她的勤俭节约,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是历历在目。既是我们物质的源泉。更是我们成长中的精神力量!

欢迎关注株洲微门户

欢迎关注株洲网微博

责任编辑:汤雄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